1 ) 西西弗斯的角力
偶尔,人们会在旧书桌后面找到些杂物,比如一枝铅笔、两个二分硬币,几张散乱涂鸦过的旧信纸;幸运的话,或许一本定价两元两角的漫画书会从容的显现出来,一边拂拭着它那久已蒙尘的夹膜封面,一边亲热地和你打招呼。通常情况下,你会随手把它从桌子后面捡起来,和几件儿时的破玩具一起,装进盛有固体垃圾的黑色塑料袋里;极少的时候,如果幸运的话,它会被有些踌躇的翻开,里面是一些边角已然泛黄的纸,恬静地等待注视。这时,没准儿一些人还会透过灯光端详它,用脸颊上的皮肤摩挲几下,恍然道:“十年不见,可安好?”
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故事。一个心想事成的遥控器——事实上并不那么被需要——用来粉饰舞台上戏剧性的残酷。遥控器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合法实施蒙太奇的噱头,那诸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并不比垂死之际对一生片断的闪回更荒谬。即使导演换一个讲述方式,比如倒叙,比如对已逝去光阴的追忆,故事仍旧诠释了一条完整的逻辑主线。只是,电影在庸俗程度上仅仅稍逊于真实生活。导演明智的拒绝了所有比一张电影票更诱人的选项,所以他得到一千张电影票,观众得到一部恶俗商业片。作为电影,《神奇遥控器》是一簇炸得过了头的薯条,装在俗艳的麦当劳纸杯里待价而沽;所幸故事还没讲完,还在重蹈覆辙,还有被剖开来看看的必要。
一份好工作,漂亮老婆,乖巧的子女,加上永不满足的上进心——Mike是个少年得志的小白,一个前途光明的有志青年。时刻经受欲求不满的折腾,他似乎从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何等幸运,反而不断抱怨生活的琐碎、老板的苛刻;甚至面前太多的遥控器也令他无所适从,急于给自己找一个“万能”遥控器来简化复杂的生活。诡异的店员赠给他一个来路不明的遥控器,Mike开始了野比康夫玩剩下的游戏,没有了机器猫和全部关于童真的假设,对遥控器的讹用让Mike为不再年轻付出了代价:遥控器照例失控了,按照Mike对生活的价值判断,自动掠过了疾病/争吵/乏味的工作,一条坦途指向他认为的“成功”。每当从“快进”中醒来,Mike都需要别人来提醒他掠过的部分——他的整个生活。纵然充满了挫败和失意,Mike仍旧成为了预想中的“成功人士”,代价是成为自己的旁观者。演到这里,大半生填满空白的他悔之已晚,唯有用最后一口气告诫儿子“家庭为重”。显然,关于主角在谢幕时死去的构想是票房不能承受之重,梦中惊醒的Mike获得了一次Loading的机会,他恶俗地回到遥控器介入他生活之前,为自己尚未犯下的错误沾沾自喜,发誓从此做一个负责的丈夫和父亲。这无疑是个令人不齿的Happy Ending,观众又一次从死亡的焦虑中被解救,帷幕在狷狂的嬉笑中骤然降下,赞助商对着尚未散尽的人群布道:我们的遥控器保修终生。
或者Adam Sandler是后工业社会理想生存状态的最好注脚,站在挂着圣像的工厂墙壁前小解,专注地对冷酷邻人竖起中指,流露出做作的无知和满不在乎。无意义的生活呼唤白痴,因为它同时培养了太多哲学家,排队领取供不应求的精神满足。活在精心修饰过的记忆里,专家教导人们把眼光放低,在线性的时间旅程里做一个瞎了眼的乘客。Mike面前有两条路,再次为物质满足无限透支生命,然后空虚的等死;或重新寻找所谓“高质量的时间”,塌实地活在当下每一秒,然后——是的——帷幕降下,等待人群散尽,出演另一场戏剧。第二条路违背了线性生命的原则,它对不可避免的死亡视而不见,它相信每一段美好追忆都能安慰不得不死的人——使之死得体面一些。当大雨中垂死的Mike被家人环绕,他说完了该说的话,做完了活人对世界最后一次瞻仰,死了。那弥留的脑袋里究竟是空白还是美好记忆,不再对任何人有意义——没有save/load,没有闪回和蒙太奇。影片的关键不是“他找到了正确的生活”,而仅仅是提醒太过入戏的观众“你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即使最悲观的人也很难对这样的结尾寻根究底:知道“还有机会”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片断化的美好记忆往往被赋予太沉重的使命,片刻的满足给人以永生的错觉,“此刻即永恒”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不论是拥抱梦寐以求的异性,抑或只是在旧书桌后面静静等待良久的一本小书——人们为物质富足付出了高昂代价,再难承受一张没有过去的,空白桌子。
西西弗斯停止喘息,又一次推动沉重的巨石。如果石头永远无法到达山顶,还有什么比推动它更有价值呢?
2 ) 生命有多好
这部电影讲某人得到一个神奇的遥控器,可以省略所有不喜欢的东西。于是陪伴家人吃饭,做爱前冗长的前戏,病痛,奋斗,这些费劲的事全部快进,每一个停顿的镜头都是在庆祝成功——升职,赚钱,成为xxxx。
一辈子真的就只有一场电影那么长,影片的最后,只剩下一个苍老的男人,在大雨里,后悔错过了自己的一生。
有一次看关于赵本山的访谈,他的妻子说:他忙,我倒没什么,只是孩子们这么快就长大了,怕他看不到他们怎么成长。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约翰·列侬
在所有描述传统意义的成功后面,加上“那又怎么样”,有时候会让人突然了无生趣。
拥有财富——那又怎么样?
拥有权力——那又怎么样?
拥有众多美女青睐——那又怎么样?
是否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已经对自己的人生自圆其说?或者是常常不敢对这个问题深究?
应当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隐隐约约地思量,究竟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
真理听起来都像是废话,例如,在大海里捞针,首先你要找到大海在哪;例如,我之所以长寿,是因为我还没有死;例如,生命如此美好。
再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了。因为他意味着美和爱的可能。
生活只有一次。
无法因为它不够好重来,
也不能使之完美后再过。
所以到最后,
你也不知道什么生活值得一过。
请允许我伤感。
我对你们缺德的世故厌烦了。
3 ) 当低级恶俗遭遇大彻大悟!
看完这部电影有个观念更新:其实有很多被大家说成很烂很平庸的电影其实也没那么烂那么平庸!说起这部电影的大喜大悲也好,低级恶俗也好,当它把这些看似平庸的电影娱乐元素套身于一个大的人生哲理时,电影也就升华了许多!想今年《汽车总动员》也做到了这一点!
再说到电影的一个主题:到底是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很迷惘……《天堂电影院》的老阿弗莱多告诉我们选择更广阔的人生和失业并为之奋斗终身永不回头!回到这部电影就成了矛盾的观点,不过对于《天》本身放弃爱情投奔事业的观点就很不能苟同~或许这也是两部电影风格迥异的缘故吧~各有各的道理、放诸任何大环境下也还都说得过去!
本片故事类似于《冒牌天神》,主人公都得到上苍眷顾而具有某种特异功能,只是这部是假以物、继而讲了个《童梦奇缘》般关于年华逝去的故事!香港人没有让老去的刘德华再回到年轻,美国人能整,亚当不仅回去了还得到了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就像美国人把韩国的《触不到的恋人》改成大团圆结局,这都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没有人比美国人更无聊了!
关于笑料,相信也只有美国人对“性喜剧”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了!当下拿动物乱伦、同性之爱、人体短处说笑的实在不在少数!总体来说搞笑程度比不上《初恋50次》,煽情指数胜过《童梦奇缘》!推荐看看!笑过哭过若有所思最好不过了……
4 ) 我们回不去了
我们回不去了
公子羽
张爱玲写过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却只在结尾处让曼桢浅浅地说:“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始终觉得这里面有一种无限希望无限寂灭的感觉,却并非凄凉而是温情,或许可以这样体味吧:人的一生也正是这一部电影般的起伏跌宕,多少往事,都不过是擦肩而过的风景,快乐的、美好的、忧伤的、沉醉的,总让人悲欣自知。待到一切尘埃落地,我们也早已经不是我们,只是我们留下了回忆。
人生总是会像不同类型片段的汇集。年少时像武侠片,血气方刚,总认为江湖里永远藏着数不清的宝藏。恋爱时又总是带点文艺片的气质,以为会背席慕容的诗句就已然成功了一半;还有,每次通宵达旦的加班后,总感觉自己有点像是在演以一挡百的枪战片。那么如果结婚、生子、人到中年……命运的巨手一层层渲染出人生的底色,电影也就慢慢变成了国产连续剧,总能让人在其中产生疲倦,乏味,和电影《人生遥控器》里的建筑师迈克尔·纽曼一样,感觉泥沙俱下的时光里,找不到什么真正的乐趣,又始终躲不开的是乏味,漫长,沉闷。那么是否也会尝试按一下回放,重温过去美好的时光?或者快进跳过这些令人无聊的片段?当然不是,像迈克尔·纽曼那样已经从时间的连续性中被抛开,他已在时间之外,他,为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用遥控器跳过病痛、争吵,甚至连忧伤的时间都显得是奢侈的……
李欧梵说过的一句话:现代性之病,最大的病症就是速度。还好,是好莱坞的俗套让迈克尔·纽曼重新回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但另一部香港电影《童梦奇缘》就残酷得多,电影里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真是让人为之百感交集啊,《童梦奇缘》最后的镜头是欣欣向荣的花草,那是一种悲伤的温情。从另一个侧面,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说过的:“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回头望去,橘黄色的落日余晖或许是一个可以让诗人们爱得发狂的场景,总的说来,其实就是一种缓慢的过程。这其中的缓慢,我认为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对应的是记忆因为我们的缓慢而生,就像一个人在街上走,他正在试着回想一件事情,可是一时想不起来,所以他会自动地慢了下来,而另一个人想忘记刚刚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所以他愈走愈快,似乎想以速度拉开距离,把这件事忘了。所以当《人生遥控器》里,迈克尔·纽曼决定按下快进的按钮时,科技革命造就的速度使病痛和争吵到来之前跳跃而去,将生活消耗在追求功效,速度愈来愈快上,结果在到来的结局里徒增老泪纵横的感叹,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珍贵的回忆,他已经被所谓的“速度”掏空了身体。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让人想到:面对摇曳的命运与其先学会抗争,莫不如先学会忍耐,这是一种直面惨淡与不堪的勇气,人生如斯——涛惊花灭、乱云泣雨,破败、辗转、又浅吟低唱,这才是一种最令人俯首的心境,望穿镜花水月,总有回忆的轻纱幔帐让我们感慨着温良。
人生就是这样,憧憬、犹疑、困惑、沉痛、幸福、悲伤、淡然……再回首时,喜也好,悲也好,我们回不去了。
5 ) 失去控制->控制->失去控制
谁不想控制自己的人生?
想得倒美。如果真有一个机会,能够让你控制你自己的人生,很多人将实现的人生恐怕都不会走向自己先前声称的目标——至少,不是第一目标。所以,其实,如果说人们在苦恼自己的命运无法控制时出发点还算是正确的话,那么一旦机会来临,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会被抛在脑后,剩下的则是人类的欲望表演的舞台。喷薄而出的欲望并不是凭空来临,在人类苦恼的时候,它就已经埋伏在那个好看好听的理由背后,只不过最后终于冲出了外部条件的束缚而已。所以理由暂时高尚的人并不更加无辜,只是本来面目还没露出罢了;况且没有过分膨胀的欲望,又何来控制人生的渴望?
所以“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往往是弱势时候的遮羞布,“更好的地位/金钱/权力=>更好的家庭条件=>更好的家庭生活”也是讲述了无数次的骗局。人的欲望就这样穿着各色艳服招摇过市,其作用仅限于让他人更加同情/羡慕/眼红/加入这个大军,而丝毫不会让自己更加好受。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条件和好恶,只是盲目跟随着追求着,人生如何不失控?
迈克尔·纽曼就是这样从阳台上探出身体去摘星星的失控大军中的一个。工作上前进前进再前进的欲望(甚至不是具体目标)让他永远从家庭生活中缺席,围魏救赵则是他永恒的挡箭牌。但是口舌上的逞强阻止不了生活上的失衡,迈克尔感觉他的生活快失去控制了(而就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欲望),但是他的解决办法不是从阳台上缩回身体,而是寻找着半空中的一个支撑,好让他继续往外探去——
于是电影就给了他一个支撑,巫师模样的莫蒂给了他他想要的。事实上究竟迈克尔拿到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如果是古装戏那么多半是魔杖,而既然是现代戏,那么是遥控器也不奇怪;总而言之这件东西一定要给大家一个印象,那就是它能——控制。
没错,控制就是这部电影内容的核心。迈克尔拿到了威力无比的遥控器,使他能够创造不同的可能。一般人想要在阳台上保持平衡,重心至少要在阳台范围之内;迈克尔现在却可以让情况朝着另一种方向转化,大摇大摆地把自己的重心摆到阳台外面去,形成一个新的平衡。这种平衡如果可以维持,迈克尔便可以兼顾欲望和生活,把鱼和熊掌都揽进自己的怀里。
然而遥控器在显示了最初的威力之后也终于显现出另一面:它提供的控制是有限度的,是以牺牲一部分控制来实现另一部分控制,整体上来看,并没有提高使用者的能力,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由于它实现的控制的取向与迈克尔所能接受的范围偏差太大(远远大过正常生活的偏差),其结果便是在影片结尾,迈克尔的生活不是获得了更好的控制,而是重新陷入了失去控制的状态,而且这种失控状态比原来的正常生活更加令他痛苦:这完全是一种人类不能接受的生活,迈克尔因为无知而使用了过强的能力,结果付出了过大的代价。如果还用阳台作比,迈克尔爬上了阳台之外的平台,谁知他上去之后,平台却飘走了,越飘越高,而迈克尔却不能接受不能回到阳台的结果。他坐在平台上嚎啕大哭,当欲望在他面前露出了狰狞面目的时候,当他的生活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失控的时候,迈克尔终于开始认真对待和体会他原本作为挡箭牌的家庭生活的好处了(至少不会驮着他越飘越高!)。在这个时刻,原来再烂的生活也显得不那么烂了,因为他亲身体会了更烂的生活——那简直就不是生活。
皆大欢喜和片尾设伏是这种影片的惯用伎俩,本片也不例外。当迈克尔从梦中醒来,对着自己的车狂喜着吼“中产阶级垃圾”的时候,恐怕没人不觉得一阵轻松;而回到家中看见遥控器的一霎,大概也有不少背后突地一下汗涔涔。考虑到影片受众,这种桥段也可以接受;但是有几人在狂喜里嚼出辛酸呢:只好做个中产阶级,要是不听话,可是要被“遥控”的。而扔掉遥控器的情节也其实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的遥控器不必在手上,我们的遥控器就在心里。
6 ) 并非影评
很多人都评论了,说的不少了。时间是am2:14,应该是睡觉的时候,但还打算说几句再睡。
今天看片子哭了,大概4年多了。终于能哭出来,很开心。人人都能预计的结果,无法改变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向前迈进,却也无法停步。电影的魅力在于可以让广泛的人自觉遵守潜规则。当看到这么多评论,感觉很开心,至少在这,存在着一份潜在的感应。
说来惭愧,自己丢了心爱的女朋友。对一个工作狂来说,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AS是我喜欢的演员,在50firstdates里已经见识了他的才华,后来才知道他也是个喜剧演员,肥皂剧演员。我喜欢他的演出方式,很直接,是用story teller的角色。一幕幕的真实的再现,没有教条,只有在说个真实的故事。
工作效率低下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劳逸结合才能出成绩,没有遥控器的奇迹,也没有一直的运气。所以现在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幸运的是,能在低潮里看到他的电影,像是一个呼应。国庆我什么都没干,去和好朋友聚会,去郊野走走,去书店买心爱的书,最后看到这部喜欢的电影,感觉别提多棒了。
其实说到家庭,我们都爱自己的亲人。看到老爸的头发,再看看AS的老爸。看到自己的肚子,看到他的肚子,再看看教练的肚子。呵呵,还能说什么?珍惜现在吧,失败者的路有无数条,成功的只有一条。一切慢慢来,会越来越好的。
谢谢AS和他的click 2006。
既然是好莱坞电影,那就期待续集。
最后,祝每个人都能体会到family first。
7 ) 家庭优先
我是在喜剧片的类型里找到的,可是他应该算文艺片和家庭片。
在看他醒过之前,这是一部悲剧,他在乞求他儿子去度假的那刻,他彻底醒悟,可是生命也戛然而止。
可是他醒过来了,发现这都是一场梦,经历了一生悲剧,他重生了。
普鲁斯特有句:"人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你不能拿什么来比较"
他一直在执拗的追求自己的事业,这没什么错,可是他因此忽视了他的家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他的选择是这样的, 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错,可结果却错了,妻子跟他分了,父亲也悲痛的死去。
难道就只是选择的错误?我们不要讨论工作了,多想想自己的家人,当然不是就此抛弃了事业,只是不要孤立了身边的人。
这好像理论上的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啊。
其实电影更多的描述他按下那个快进键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跳过这些,急着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无意义的吵架,吃饭,做爱,等待升职过去吧,他滤过了很多生活,一些由自己所愿。
遥控器就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不想做的,讨厌的。。。通通去掉,生活只要有最美好的那刻。。
可是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的愿望总是理想到完全倒置了生活的本质,我们想的可以忽视的生活小事其实就是生活,抛弃他就是抛弃生活,我想到《玛丽和马克思》里说:人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因为他是我们的一部分。这里应该理解为“你要接受生活的烦恼,苦闷,不幸,因为他是我们的一部分。
尽管你脾气暴躁,对生活很不满,即使你的处境很差很差,但是你也要去面对,去努力克服,如果你还愿意生活,愿意去分享生活的快乐,愿意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称心的工作的话,你就不要再想按下什么快进键,一按你就错过了所以。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剧情结尾那男主角般的领悟呢?
我们没有经历他样的悲剧,我们没有因此失去的东西,没有因此而不安的心情,我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们对自己不理解,不知道什么事亲情,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我们对这些一无所知,
总之,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一无所知。
如果你不知道你最需要什么, 那这部片你白看了。
总把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
可是我不能把他做为一部消遣的国产类的笑一下不留下痕迹的片子。
他真的影响了我
家人最重要了。。。
ben stiller和亚当有点傻傻分不清楚…1完全主角一人的戏其余全配角2新瓶装旧酒还是家庭题材换了个科幻的噱头包装3有点模仿冒牌天神的赶脚4最后太煽情啦简直偶像剧就是要把观众眼泪哭出来么5给我的一点启示是生活再无聊都不要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才是最浪费的
人生又岂能都在野营和枕头大战中度过?一切其实都只是个平衡问题。所以老祖宗的中庸之道确实有其一定合理性。ps凯贝金好漂亮,不管年轻还是中年还是老年扮相都极致迷人。
大体上还是最典型的那套――告诫人珍惜时间、珍惜亲人――但影片却进行得毫不落俗,糅合喜剧的模式大大减轻了它的说教性,也让人更容易接受这种说理,当然最大亮点还是喜剧部分(甚至有些R级的成分):欺负熊孩子,影飞速性爱,浴袍身上班,以及搞怪前妻老公,另外还有,这是我见过的最强的鸭子和狗了
工作事业和家庭亲人,哪个更重要,我想在看过电影之后每个人都已经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事业的成功难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甜蜜相媲美,只是在现实生活的太多的难以抉择让在事业上奋斗的人们感到迷失和困惑。一间小屋,一亩田地,吃着自己种下的绿色食品,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这不也是美好的人生吗?
其实还不如悲剧结尾...
Will you still love me in the next morning?For ever & ever.
对,我哭了,看喜剧竟然泪流满面...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时间足够多...有足够的时间去努力,去发现,去成功,去挫败,去好好爱与被爱。常常yy有像叮当猫一样多的神奇宝贝,但人生真的经不起不切实际的幻想与不劳而获的妄图,现实永远不会在沧海桑田过后一觉醒来。
你的人生绝对没有重来的机会,所以务必珍惜一切
电影总是让这个梦醒来。
看完要深深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在忙工作时 别忘回家告诉家人 我有多爱你们 抓住身边的美好!!!
剧本漏洞不少,但是足够好玩。
一个让人深思的喜剧,家庭与工作,如何选择,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
最后泪目了⋯⋯
有笑,有泪,有教育意义。
好古典的好莱坞喜剧结构,开场15分钟表现人物生活状态,恁是不进入正题,现在的好莱坞电影,恨不得开场5分钟就要引入危机事件了。
不要试图加快前进的脚步,跳过和忽略那些无聊而美好的过程,而在临死前幡然悔悟。。。因为已发生的恨事永远是无法挽回的。。。其实结局最终还是落了俗套,虽说能重来一次是幸运的,悔过自新也是件好事。但如果真的就停止在Jack死掉的那一刻,我会给五星。生命只有一次,请珍惜身边的每个人!!
我承认我是带着偏见开始看的,不过现在觉得我就是个自作聪明的白痴!看电影,永远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永远不要带有色眼睛,永远不要提前定位!真真没想到这部片子会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作为喜剧片它实在坑爹,居然把我弄哭了,一点防备也没有,真正的泪流满面!珍惜现在吧,珍惜你还拥有的一切…
《人生遥控器》,★★☆☆☆。建筑师迈克得到人生遥控器后生活发生逆转,一切不如意的事均能通过神器跳过,当迈克发现遥控器自动跳过家庭的悲离——父亲去世,妻子离婚后后悔莫及,但人生不可再重来。一部看似警醒哲理的片子通过轻度喜剧的方式表现有些肤浅,男主角要是金凯瑞就堪称完美。